【伪推文】我在西风岭等你,我的爱人

关注 @青卿 太太可以追溯到2016年,印象中是《怕热的人和怕空调的人怎样搭伙走过一生》,寓教于乐的科普方式,优美淡然的文笔,恰到好处的情感描写,一路吸引着我。看着太太一点一点地更新节能环保系列,惊叹于太太的环保与建筑方面的知识(后来知道太太是读建筑的)。生活中或许嚷嚷着要环保,但真要做实是做不到这么好,而这一系列也可以算是生活环保的指导文,简单易行不复杂,要的只是一些细心。

接着便是建筑师AU的《鸱吻与清水砼》,很惭愧,对于这一篇,一直嚷嚷着要表白,却一直没有下笔,一方面是已有珠玉在前的评论,另一方面也有“近乡情怯”式的思想,越是喜欢,越不敢动笔,怕反而玷了这么好的文字。

然后是今次的《一次重逢》,在我看来,这又是一部热度跟不上文字的佳作。短短7章,已让人欲罢不能,借人物之口说的那些荒唐旧事让人触目惊心却又深感无奈。而其中引出的思考是如此地贴近大众的思维。太太说这一篇有写成公路片的架势,我却更愿意将它当做风景片。

以一个梦境开场,纵使春梦旖旎却也透出浓烈的无望,丝丝缕缕,渗入骨髓。故事是一点一点进展的,我们透过杜见锋对着学生的叮嘱大致地“看到”风连山的美景,静幽的、山顶带点儿雪、带着清泠泠的风、或许还环绕着些许薄雾、凉丝丝地贴在脸上。木栈道铺陈其间,踏上去似乎还能听到那吱嘎作响的声音;栈道边古木森森,有虽未铺陈却多经踩踏的野山路,还有从无人行走的大片草甸。

而他们的相遇又是突兀的,杜见锋守了十多年,盼的是这一刻,但真发生了却又不知所措地像个孩子。小孩儿,他是这么叫着那个众人眼里的方博士,无论他长到多大,在他的心中他永远是他的小孩儿。

而今成为方博士的方孟韦带来的是很久之前的故事,那时撞得头破血流仍然得不到半分改变的无奈变成了而今孙处长口中的“事迹”“英姿”,多么辛辣讽刺,只可惜逝者已矣,崔老师永远都回不来了。

司机杜见锋沉沉地听着小孩儿讲述过去,带着惨淡与萧瑟。跟着方博士,我们明白了并非所有的过火木都需要被清理,也明白了为何风倒木只任它倒伏,大自然原比我们想像的更神奇,只有自大的人类才会做出错误的选择。现如今相对正确的做法是一辈甚至几辈人不断努力抗争的结果。

看着这一篇,我常常想哭,为崔叔,为小方,为老杜,未完待续里已经有了这么多的痛惜,只希望往后他们能有自己想过的人生。这是对人物的企盼,虽然崔叔已经无法再有,但至少杜方两人还留希望。


于现实而言,看这篇最早也最多浮现在脑海里的问题就是“人类该怎样去救护那些濒危物种”。其实我一直有这种疑虑在,所谓物竞天择,从古至今灭绝的动物这么多,大自然有它残酷的一面,如果无法适应它的变化,它会毫不犹豫地清除这些弱者。那么现如今,人类过多地人为地将这些有可能将被大自然淘汰的生物人工救助是否是违背了大自然本身的初衷?(当然,这里所说的不包括由于人类滥杀等人为因素导致的生物灭绝)。但如果真要这样讨论又发现无法去准确的定义什么生物才算是真的需要被淘汰的。当然,这是我这个门外汉的一点浅见。

而对于濒危动物的介绍,太太在第五章的末尾贴了张马鹿的指示牌,上面公然写着“自古就是皇帝和达官贵族的长寿补品,各种内脏皆有补益作用”。这是现实生活中的。事实上不止这种指示牌,我们的字典里对于相关字的解释也离不开类似“肉可食用、皮毛有经济价值”等等的字眼,这种将动植物当做附属品的思维还需我们这代人不断地努力。

环境变暖,极端气候频显,地球抖抖身子就能毁灭人类。如果人类不正视自己只是地球“过客”的身份,那么也终将为此而买单。


最后的最后,再次表白 @青卿 太太,谢谢你的科普文,谢谢你对楼诚的爱。

评论(4)
热度(34)
  1.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

© 风雨与共 | Powered by LOFTER